首页 栏目首页 > 基础 > 正文

【动物界全系列】玉蟹总科—坚壳蟹亚科(三):栗壳蟹

玉蟹总科—坚壳蟹亚科(三):栗壳蟹

11.栗壳蟹属

栗壳蟹属(学名:Arcania)是属于坚壳蟹亚科下的一个属。


(资料图片)

(1)长形栗壳蟹

长形栗壳蟹(学名:Arcaniaelongata)为玉蟹科栗壳蟹属的动物。其种加词“elongata”意为“长的”。

①形态特征

头胸甲长卵圆形,背面密覆近等大的尖颗粒,肝区稍隆起,心、肠区与鳃区之间有浅沟。

额不很突起,分成两钝齿,有的齿端尖锐,背面具小而锐颗粒。侧缘(包括肠区)齿共有11枚,后5枚较大,前两枚很小,尤其是第2枚很不明显,各刺的边缘又有颗粒状小刺。

第3颚足表面密具细颗粒,外肢瘦长,内肢长节小,呈钝三角形,表面中部稍凹,座节大,其长度约为长节的2倍,在雄性座节近中线内侧较低洼,颗粒较小而稀,而雌性座节近中线有1纵列刚毛,毛的内侧低洼,表面光滑。

螯足长节呈圆柱形,微弯,背、腹面均有颗粒,而基半部的颗粒较末半部的粗,边缘的颗粒较尖锐。腕节小,也密具细颗粒。掌节粗短,基半部粗,末半部逐渐收敛,其最大宽度为长节的2倍。指节长而细,约为掌节长度的1.5倍,两指表面光滑而有光泽,内缘有细锯齿及稀疏刚毛,外缘也有刚毛。

雄性腹部呈长三角形,分为5节(第3至第5节愈合):第6节长为宽的1.3倍,尾节短于第6节,表面具细颗粒。雌性腹部长卵圆形,也分为5节(第3至第6节愈合):愈合节基部及两侧有细颗粒,其中央隆起。

雄性第1腹肢瘦长,有刚毛,末部弯向背面,末端开口犹如壶嘴。

②生活习性

栖息于32—109m的泥质砂或软泥底,4—7月份可采到抱卵雌蟹。

③分布范围

国外分布:日本和澳大利亚(昆士兰)。

国内分布:东海、南海、黄海。

(2)七刺栗壳蟹

七刺栗壳蟹(学名:Arcaniaheptacantha)为玉蟹科栗壳蟹属的动物。

①形态特征

头胸甲菱形,长宽略等,表面粗糙,密布细颗粒。额缘由中央一小缺刻分成两叶。肝区隆起,肠区显著,与鳃区之间有浅沟。前侧缘中部微凹,与后侧缘交接处有一大刺,后缘及后侧缘共有几乎等长的5刺。后侧缘1枚;后缘两端各1枚;肠区1枚。其中以侧刺最大,肠区刺次之。

螯足瘦长,表面有细颗粒。长节圆柱形,外缘近基部有一突起。腕节三角形。掌部前1/3纤细,基部2/3逐渐变粗。指节长于掌节,两指内缘均有细锯齿。

步足瘦长,除长节粗糙外,其余各节均较光滑,指节边缘有短刚毛。

雄性腹部锐三角形,分为5节(第3至第5节愈合):第1、第2节宽而短,愈合节基部具细颗粒,其余表面光滑。雌性腹部卵圆形。

雄性第1腹肢呈棒状,末端有长毛。

②生活习性

栖息于水深6—150m的软泥、泥质砂或砂质泥海底。

③分布范围

国外分布:日本,新加坡和泰国。

国内分布:东海、南海。

(3)脊七刺栗壳蟹

脊七刺栗壳蟹(学名:Arcaniaseptemspinosa)为玉蟹科栗壳蟹属的动物。

①形态特征

头胸甲呈宽菱形,背面中央隆起,自额中线向后至肠区刺基部有一条纵列隆脊,此外,另有4条斜行短脊。每侧从侧刺基部内侧向内引入一条斜行颗粒脊,另一条从后侧缘的基部向内引入同样颗粒脊。肝区隆起,心、肠区可辨,下肝区突出。额中央有一一缺刻,分成两钝齿,齿的前缘平钝。额区具稀少短毛。前侧缘呈明显的波纹状,中部向内凹陷,前、后侧缘之间具一长刺。后侧缘向内收敛,基部1/3处有1刺,后缘具3刺(包括肠区刺在内),后侧缘及后缘共有5刺,其中以中刺为最长,后缘两侧刺次之,后侧缘1刺最短。

第3颚足表面具细颗粒,外肢瘦长,其末端稍超出长节末端,长节短小,末端钝圆。座节与长节中部具一纵行宽沟。

螯足对称,纤细。长节细长,圆柱形,表面具微细颗粒。腕节短小,也有微细颗粒。掌节基部宽于末半部,表面较光滑。两指呈丝状,稍长于掌,内缘有细锯齿。

步足细而长,表面光滑,各对指节背、腹缘密具短毛,第1对步足指节与掌节等长,第2对指节短于掌节。

雄性腹部呈锐三角形,共分5节(第3至第5节愈合)、雌性腹部呈卵圆形,分为4节(第3至第6节愈合)。尾节呈锐三角形。

雄性第1腹肢细长,末部有些刚毛。

②生活习性

栖息于浅水,水深21—180m的泥质砂或软泥底。

③分布范围

国外分布:越南,菲律宾,印度尼西亚,泰国,印度,好望角,阿拉伯湾和红海。

国内分布:福建、广东、广西和海南。

12.飞轮蟹属

飞轮蟹属(学名:Ixa)是属于坚壳蟹亚科下的一个属。

(1)艾氏飞轮蟹

艾氏飞轮蟹(学名:Ixaedwardsii)为玉蟹科飞轮蟹属的动物。

①形态特征

头胸甲为宽菱形,背面具细颗粒,中线各区的颗粒较密,各区之间均有浅沟隔开。分区明显:前胃区呈三角形隆起,与鳃区、肝区有浅沟,此沟向后斜,经中胃区、后胃区至肠区两侧,肠区呈圆形突出,背面密具细颗粒。颊区突出,具一钝突起。额缘中央具一浅“V”形缺刻,分成两个钝齿,密具细颗粒。眼窝有4条缝(背、腹缘各两条)。前侧缘中部有一缺刻,边缘密具颗粒,与后侧缘之间有一粗壮突起,表面密具珠状颗粒,末端尖。后侧缘略呈波纹形,具细颗粒。后缘两端各有1个半圆形突起,每个突起的表面均有珠状颗粒。

第3颚足外肢的末1/4低洼且薄,密具短刚毛,基部3/4隆起,腹面具多边形突起,犹如玉米粒,内肢长节呈三角形,具一纵沟和短刚毛,座节内侧宽1/4处低洼,具短刚毛,外侧宽3/4处隆起,也具多边形突起。

螯足瘦长。长节长为宽的7倍,表面较光滑,掌节细长,长约为指节的1.5倍,基部较宽,向末端逐渐趋窄。指呈垂直张开,两指内缘有细锯齿。

雄性腹部分为5节(第3至第5节愈合):愈合节基部两侧隆起,有珠状颗粒。第6节基部也有珠状颗粒,尾节光滑。雌性腹部呈卵圆形,愈合节中部较隆起,两侧有浅沟,沟的外侧也隆起,有大小不等的珠状颗粒,尾节基部宽于末部,末端圆形。

②生活习性

海水 生活于浅海区, 有时进入河口处.栖息于水深16—76m的泥质砂、砂质泥或软泥底。

③分布范围

国外分布:菲律宾,印度尼西亚,坦桑尼亚,红海及阿拉伯湾。

国内分布: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。

(2)简状飞轮蟹

简状飞轮蟹(学名:Ixacylindrus)是玉蟹科飞轮蟹属的一种动物。

①形态特征

头胸甲宽菱形,背腹面均有颗粒,中部两侧有一深沟,末端分两支,略呈“Y”形:内支短,自前胃区至额后,与肝区分开,外支长,自颊区经鳃沟至肠区,中部各区与鳃区分开,肠区甚隆,颗粒较密集,额缘的中央由一“V”形缺刻分成两个宽叶,额不突出,自背面可见口腔末端。前、后侧缘之间有一圆筒状大刺,其末端突然趋尖,呈刺状。表面具细颗粒。后缘两端各有1个突起。

第3颚足外肢粗短,末端呈钝圆形,仅抵达长节基部2/3处,长节近三角形,长度稍大于宽度的两倍,中部有一深纵沟,有绒毛,沟的两侧表面有颗粒,座节中央具一纵行光滑浅沟,沟及内侧表面光滑,外侧有粗大珠状颗粒。

螯足瘦弱,仅较步足略为粗壮,其长度小于头胸甲的两倍,掌节瘦长,基半部较末半部粗,两指细长,但短于掌节,指节垂直张开,内缘有细齿。

步足纤细,以第2对为最长,末对最短。长节、腕节及掌节略呈圆柱形,末3节背缘有光滑隆脊,指节的隆脊两侧有浅沟,密具短毛。

雄性第3胸部腹甲(位于螯足底节之间)具一倒三角形的高突起。雄性腹部长三角形,分为5节(第3至第5节愈合):第1节很短,第2节稍长,愈合节中部隆起,密具颗粒,中部基部两侧有纵沟,沟的外侧更隆起,也有颗粒,第6节长于尾节,尾节长三角形,长为宽的两倍。雌性腹部呈长卵圆形,分为4节(第3至第6节愈合):愈合节表面密具粗颗粒,中部隆起,两侧各具一纵沟,尾节呈三角形。

雄性第1腹肢稍长,末1/3处微弯,外侧有稀少短毛,末对边缘薄,呈透明角质。

②生活习性

栖息于水深19—33m的细砂、泥质砂或软泥底。

③分布范围

国外分布:澳大利亚,新加坡,泰国,印度,斯里兰卡,东非。

国内分布: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台湾。

13.转轮蟹属

双角转轮蟹(学名:Ixoidescornutus)是玉蟹科转轮蟹属的一种动物。

(1)形态特征

头胸甲宽菱形,表面光滑,唯胃区有些细颗粒,年幼个体细颗粒较多,各区分界可辨,肝区膨大,肠区甚凸,并向后突出1个圆形突起。

额小,具两个钝齿,齿的表面具细颗粒。眼窝具4条裂缝,背、腹缘各两条。颊区的边缘有小突起,其前缘分3齿,外边的一枚最宽,中间的一枚长而尖,内面的一枚短而尖。前侧缘中部具一缺刻,由此向后至后缘齿上方具一纵行的浅沟。前、后侧缘的交接处具一圆柱形的突起,其长度均为头胸甲长度的1/4,突起的末端有圆形、锥形、舌形或尖三角形。后缘两端各具1个刺(年幼个体)或圆形突起。

螯足瘦长,长节为圆柱形,基部有1个突起。掌节为指节的两倍,其基部较宽,向末端趋细。两指纤细,内缘具小齿。

(2)栖息环境

栖息于水深28—204m的砂质泥、泥质砂或软泥底,8月可采到抱卵雌蟹。

(3)分布范围

国内分布:广东、广西、海南和福建。

国外分布:日本,越南,菲律宾,阿拉伯湾。

14.长臂蟹属

长臂蟹属(学名:Myra)是属于坚壳蟹亚科下的一个属。

(1)秀丽长臂蟹

秀丽长臂蟹(学名:Myra elegans)是玉蟹科长臂蟹属的一种动物。

①形态特征

此种是本属已知15种中头胸甲最扁平、最薄的一种。头胸甲呈长卵圆形,背面中线从额区至后缘中部有1条颗粒脊,胃、心、肠及鳃区具明显颗粒。肝区斜面明显,边缘具颗粒。额突出,分成两宽叶,前缘稍凹,头胸甲后侧缘长于前侧缘,基部1/3处有1枚小突起,后缘每边各有1个三角形的小齿。

螯足对称。长节长,呈圆柱形,具粗颗粒。腕节和掌节密覆细颗粒。指节长于掌节,内缘具小齿。

步足十分纤细。长节具颗粒。掌节和指节边缘都有长毛。

雄性腹部呈长三角形,由4节组成(第3至第6节愈合),在愈合节的末端具一齿。尾节呈长三角形。

雄性第1腹肢瘦长,末端直立,具长刚毛。

②生活习性

栖息于水深22~54m的泥、粗砂或碎壳底。

③分布范围

国外分布:菲律宾,印度尼西亚,缅甸,泰国和印度。

国内分布:南沙群岛。

(2)遁行长臂蟹

遁行长臂蟹(学名:Myra fugax)为玉蟹科长臂蟹属的动物。

①形态特征

遁形长臂蟹的身体虽小,可其螯足却极长足是其身体的五倍,因此有长臂之称。长臂螯足好似起重机的臂,活动自若,这对极长的大螯,对其捕食极为有利。生活于我国南部沿海水深10—24米的泥沙底,或有贝壳沉积的海底,有时在北纬23°水深达50米的海底上亦可获见。

头胸甲呈长卵圆形,表面甚隆,具分散的颗粒,鳃区及胃、心、肠区较密。雄性成体的肠区明显,鳃、心沟可辨。肠区后缘中部突出一锐刺,顶端向上弯曲,基部具颗粒。在肠刺的两侧较低处各具一三角形刺。额缘近于平直,额及其附近部分均具刚毛,从背面可察见第三颚足的末端,第三颚足的末部具颗粒及刚毛,沿中部具一条颗粒隆线。螯足很长,雄螯较雌螯更长,长节和掌节呈圆柱形,背面均具颗粒,腕节较短,掌节基部较末部为宽,指节较掌节为短,两指的内绿均具尖锐细齿。步足瘦长,呈圆柱形,指节前、后绿均具刚毛。雄性腹部第三至第六节愈合,雌性腹部第四至第六节愈合。头胸甲长39.8毫米,宽30.8毫米。

②生境习性

生活于我国南部沿海水深10—24米的泥沙底,或有贝壳沉积的海底,有时在北纬23°水深达50米的海底上亦可获见。

③地理分布

国内分布:东海、南海。

国外分布:越南,韩国,日本,新喀里多尼亚,印度尼西亚,泰国,新加坡,澳大利亚,印度,马达加斯加群岛,东、南非,红海,阿拉伯湾。

15.仿长臂蟹属

特指仿长臂蟹(学名:Myrodeseudactylus),玉蟹科仿长臂蟹属的一种物种。

(1)形态特征

头胸甲呈长卵圆形,背面密覆细颗粒,尤以中部更多,在额区、肝区附近具短毛,中线具一颗粒隆脊,肝区及肠区隆起,肝区斜面明显,颊区边缘基部具一钝齿。肝区与鳃区之间具一浅缺刻,由此向后有一纵沟至肠区两侧。额缘横直,中央微凹,分成两个宽齿。后缘每边有1个三角形齿,肠区向后突出一刺,较长,末端向上翘。

肝区与鳃区之间具一浅缺刻,由此向后有一纵沟至肠区两侧。额缘横直,中央微凹,分成两个宽齿。后缘每边有1个三角形齿,肠区向后突出一刺,较长,末端向上翘。

第3颚足末半部具短毛和细颗粒(除座节基部内侧光滑外)。

螯足粗壮,长节呈圆柱形,长为宽的5倍,表面密覆细颗粒。腕节小。掌节膨大,背缘长度等于高度。两指特别长,呈镰刀状,末端交叉,内缘具锐齿,可动指外缘具细锯齿,尤以基部最明显,不动指外缘也具细锯齿。

步足光滑,有光泽。第1对最长,末对最短,长节圆柱状。前3对掌节较长,其前缘呈脊状。指节瘦长,两边缘具短刚毛。末对掌节宽扁,边缘薄锐,中部稍隆起。

雄性腹部呈锐三角形,分为4节(第3至第6节愈合):第1、第2节宽而短,表面有一些细颗粒,愈合节基部两侧隆起,中部凹,表面光滑,末端具一锐齿。尾节呈舌形。

雄性第1腹肢瘦长,坚硬,末端呈圆形,具一细指状突起和刚毛。

(2)生存环境

栖息于水深24—53m浅水的泥质砂、砂质泥、细砂或贝壳海底。

(3)分布范围

国内分布:广西、海南。

国外分布:越南,菲律宾,澳大利亚,新西兰,泰国和印度。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